导读
国庆中秋刚过,假期里不少人选择回家和父母团聚,老爸老妈还好吗?现如今吃喝不愁,爸妈的身体健康程度直接影响着一家人的幸福指数。尤其现在不少老人失眠,人一睡不好精力和脑子都容易受影响,老人比其他年龄的人更恢复乏力。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人民军医》刊载的一篇名为《老年人失眠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的文章,对老年人的睡眠有什么说法。
文章首先把影响老年人睡眠的因素分为了三种:精神心理因素,生活习惯因素,身体疾病因素;也给出了三种应对和改善的方法建议:心理干预,生活干预,疾病治疗。
简而言之这三项是说,有些失眠是疾病引起的,这时候该治的病得及时治,千万别耽误;生活上则应当“帮助老年人调整不良饮食、生活等习惯,少吃不利于睡眠、不易消化、刺激等食物,戒烟、限酒,睡前不喝浓茶和含兴奋物质的饮料,白天不应睡眠过多、不应剧烈活动。同时,应注意周围环境,尽量在安静、习惯的环境下睡眠。”比较复杂的是心理干预,可以说重要性超过了另两项,有好几种方法,接下来仔细介绍。
首先,是要“把握老年人孤独、寂寞的心理情绪变化,建议其子女多抽出时间陪老年人说话、聊天、谈心和沟通;对于工作和生活不在父母身边的子女,也建议其经常电话或网络问候老年人,尽量避免谈论可能影响老年人心理情绪、精神状态的事件,说话时注意自己的态度,要时刻注意使老年人保持心情舒畅。”
其次,需要“帮助老年人逐步树立正确的认知态度,帮助其重新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如不要强迫自己入睡,只有困倦才上床,入睡前可适当做一些肌肉放松训练;再如自己在床上舒适的坐着或躺着,按照躯体从上到下的顺序,渐次对各部位的肌肉先收缩5~10次,而后深吸气体验紧张的感觉,然后迅速完全放松30~40秒,再次深呼气和体验放松的感觉,反复几次,就可以消除焦虑,显著改善失眠症状。”
另外,还有一种被称为森田心理干预疗法的方法。“该方法主要是通过改变老年人敏感多虑的心理,推崇‘顺其自然’与‘为所当为’的生活态度,来改善睡眠质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老年人明白,采用积极的态度去做自己能够做、且应该做的事情,对于‘人力不可控制’的事物,需要用平常的心态去接受和接纳。”
最后,还有精神分析干预疗法。“每个人之所以不可避免地产生心理冲突和焦虑,主要是由于此前发生的一些事情对自己的精神心理产生了负面影响,而无法采用成熟的防御机制去消除这种影响。老年人要想根治失眠症状,就要打开心结,彻底地挖掘影响入睡的真正原因,将产生不良情绪的事件、矛盾彻底解决,只有这样,才能彻底改善睡眠。”
可见,父母睡不睡的好,更多在于心情好不好,能不能放松下来,所以一方面正确的认知态度才能带来坦然安宁的生活和睡眠,另一方面,把注意力放回到自己身体上,学会“放松”,也是改善睡眠众多疗法中都会用到的技术,而这两方面正是认知行为催眠的拿手好戏。
在此,安然睡眠管理以积累的成功经验和过硬的服务品质自荐,愿为夜夜辗转不安的老人带去安宁于心、自然而眠!
时间管理学得再好,你也只关注了2/3的人生,因为睡眠占据着我们每个人近1/3的生命,而这常常被处于喧嚣都市中的你,忽略……“睡眠科研精览”栏目,为您精选睡眠科学顶级科研成果,伴您一起,关注完整人生。
参考文献:岳洪宾,张祥云,孟焕成.老年人失眠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J〕.人民军医,2011,5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