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青少年都有课业压力,但有一些人会更多地受到压力的恶性影响,尤其是一些被称为“焦虑敏感”的孩子,会更容易过多地纠缠在不良状况里,导致学业表现不佳,也会在睡眠上表现出更多的问题。
九月代表着一个新的学年,不知莘莘学子有没有什么新鲜的感受?离开学校多年,每看到身着校服的少男少女们还会想起自己当年的求学岁月,只是现在的孩子似乎压力比从前又大了很多,从拼成绩到拼特长再到拼家长,每一项的猛烈程度都以让人难以忽视的速度在提升。家长急,孩子累已经成为身边挺常见的状况,工作室累计接待的睡不好觉听不进课的青少年人数也稳步增长。
今天我们借一篇名为《青少年学生焦虑敏感与睡眠质量的关系及其内在机制》的文章一起来了解“焦虑敏感”这个话题。
文中首先介绍:“焦虑敏感是个体相信与焦虑有关的感受会对自己的生理心理和社会评价造成危害,从而产生的对焦虑症状的害怕和担忧。”以及“焦虑敏感可能以应激事件和健康问题作为致敏源,以焦虑等负性情绪作为敏感内容,在消极自动认知觉察与思维的介人下,进一步放大对有关负性情绪的感受与体验,从而影响青少年学生的睡眠质量。”
文章通过对1011名中学生和607名大学生进行的实际调查证实:“焦虑敏感对青少年学生睡眠质量指数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焦虑敏感水平越高,其睡眠质量越差。”并且直接指出:“焦虑敏感与睡眠障碍等心身问题之间具有密切联系,高焦虑敏感的个体容易出现心身问题。”
具体来说就是:“焦虑敏感以应激事件和健康问题作为致敏源,以习惯性消极自动思维或评价方式作为敏感渠道,以焦虑等负性情绪作为敏感内容,综合构成个体的敏感个性特质。而这些个性敏感特质在自动认知觉察与思维的介人下,又进一步激发对应激事件和健康问题的过敏反应,触发以焦虑为代表的有关负性情绪,并放大对有关负性情绪的感受与体验,从而实现对睡眠质量的影响。”
对这段难懂的话文章也给出了一个简单常见的例子来说明:“比如越怕睡眠不好却越是无法睡好,越怕睡不着而越是睡不着。”
用文中的几句话总结就是:“焦虑敏感水平越高,越容易激活负性想法和不良情绪,甚至激活神经内分泌生理反应链,从而导致睡眠质量下降。也就是说,焦虑敏感可能以认知偏差的自动思维渠道,影响个体的睡眠质量。”
常言道,解铃还需系铃人,可见以认知偏差形成的问题也需要用修正认知的方法来解决。焦虑敏感带来的欠佳状态正适合用认知行为催眠来补足。
因为一些现实原因不能让孩子免于激烈的学业竞争,但至少可以试着帮孩子放下不必要的负担,有一个轻装上阵新学期。安然睡眠管理敬祝家有学子的各位能少费心多放心,孩子健康快乐常进步。
参考文献:严由伟,林荣茂等.青少年学生焦虑敏感与睡眠质量的关系及其内在机制,〔J〕.心理科学,2011,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