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绩效总不达标,90%的领导想不到问题在这儿

作者: 日期:2025-09-16

导读

 

都说假期过后容易产生假期综合症,上班提不起精神,甚至连下班回家也是恹恹的神情,周围有这种情况的人多了,你是否也会受到影响呢?别小看这些“没精神”,今天开始,我们用几期来看看《员工的睡眠质量:组织行为学的视角》这篇研究,了解一下职场的春困秋乏夏打盹会对个人和组织有哪些影响。

 

该研究首先从现在风口浪尖的互联网行业入手,指出“《2016中国互联网员工睡眠调查报告》显示,约81.4%的互联网员工存在睡眠质量较低的问题。低睡眠质量不仅损害员工的心理和生理健康,还会给员工的工作绩效、工作安全和工作态度等带来不良影响,进而影响员工的日常生活和组织的有序运转。”

 

这也是悦安然曾受邀前往小米等公司开展服务的原因,虽然互联网行业是睡眠的重灾区,有睡眠调理意识的公司却是凤毛麟角,只有对员工关怀备至的公司才会想到此举。

 

那么,到底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员工睡眠质量,而睡眠质量又是如何影响个体的工作态度和行为的呢?这其中的影响机制又可以用什么理论来解释?

  

该研究介绍,“自睡眠研究引入组织行为学领域以来,不少研究探索了员工睡眠质量对工作会造成何种影响,相关变量主要集中在工作绩效、安全绩效、心理健康、工作态度和职场行为等5个方面。”

 

这一期我们就先针对绩效结果详细介绍,后几期陆续介绍另外四个方面。

 

01

 

执行力下降,错误率高

  

有研究发现,“睡眠剥夺后大脑执行功能会下降,且执行功能下降程度与剥夺时间有一定关系,45小时后下降显著。元分析也显示,为期一天的短期睡眠剥夺会显著降低个体在简单注意、复杂注意、工作记忆、加工速度、短期记忆和推理任务中的速度和准确性。”

 

以对精确性要求苛刻的医疗行业现实数据来说,“对959名住院医生和1028名非住院医生的元分析认为,失眠会使医生的临床绩效显著降低,增加其犯错风险,且对非住院医生的影响高于住院医生。”《柳叶刀》对内科医生的一项研究也曾明确指出,睡眠不足的医生比睡眠充分的医生耗时加长14%,错误率高20%。

 

02

 

剥夺发散思维

  

那么在不那么精确更看重创意的行业又怎么样呢?该研究继续介绍,“连续32小时的睡眠剥夺会对个体的发散思维,如思维流畅性、独创性、精细性和灵活性等产生不利影响。这种影响的产生是由于睡眠剥夺使得个体在认知上更易坚持使用之前的成功策略去尝试解决新的困难问题,即所谓的策略转换困难。”可见创意也少不了好睡眠啊。

 

2014年研究者通过一晚睡眠剥夺实验验证了上述结果,同时发现“短暂睡眠剥夺会通过暂时损害大脑额叶功能对个体的思维流畅性产生不利影响,这在神经解剖方面为低质量睡眠影响发散思维的作用机制提供了重要解释。”

 

03

 

影响组织绩效

  

更麻烦的是,睡眠不足除了影响员工自身绩效之外,还可能会通过关系绩效影响到其他人。“关系绩效不是直接的生产和服务活动,而是构成组织的社会、心理背景的行为,包括自律行为、奉献行为、组织公民行为、助人行为、亲组织行为等与特定作业无关的绩效行为。”

 

根据该研究,“睡眠质量主要通过影响员工的认知功能进而作用于任务绩效,而睡眠质量对关系绩效的影响效果不稳定,且可能的潜在机制是工作满意度等情绪机制。”这么推测,常年黑眼圈的人如果正好是个怨气冲天的刺儿头也就不难理解了。

 

可见,睡眠不足对需要准确还是需要创意的机构都是绩效的威胁,甚至哪怕在温吞而和谐为主的地方,睡眠不足也可能会影响其乐融融的气氛;假如真有人长期背负着这些危害而不自知,那简直可以说是凭实力成为众人所指的背锅侠了。

 

而实际上不论是单位还是个人,都不是心甘情愿接受这种损失,也许只是默认了这种情况不可改变。其实和其他很多事一样,好的状态和好的睡眠也是可以通过科学干预方法来实现的。悦安然作为认知催眠改善睡眠的坚定践行者,愿成为每一位寻求改变者的坚实支持,为谋求不断改善提升业绩的组织和个人保驾护航,愿人人以最佳状态在职场闪亮。

 

参考文献:林梦迪,叶茂林,彭坚等.《员工的睡眠质量:组织行为学的视角》〔J〕.心理科学进展,20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