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分娩后,在性激素、心理及社会角色改变等多重因素影响下,身体、情绪及心理会发生改变,容易出现睡眠障碍和产后抑郁。产后抑郁发病率为3.5%~33.0%,多在产后2周发病,表现为心情沮丧、焦虑和恐惧等情绪改变,以及自我评价低、创造性思维受损和信心丧失,严重者会选择自杀。
今天一起来看看《改善孕晚期睡眠质量对初产妇产后抑郁的影响》这篇研究,远离产后抑郁,我们能怎么办?
这篇研究通过对孕晚期初产妇睡眠质量进行干预,改善其睡眠质量来观察其对产后抑郁的影响。
研究选取了2017年3月至2018年1月的初产妇为研究对象。研究周期为:孕期满 32周开始,产后1个月内完成评估结束,并制定了严格的纳入标准,其中有严重疾病、精神意识障碍者、长期服用安眠药等不在研究范围内。
研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6例。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改善睡眠质量的特别护理方案。
01
睡得好,产后抑郁的发生率会降低
结果显示,对照组产前发生睡眠障碍者为17例,睡眠障碍发生率为26%,观察组产前发生睡眠障碍者为19例,睡眠障碍发生率为29%,差异不大。
但对照组产后发生睡眠障碍者为12 例,睡眠障碍发生率为18%;观察组产后发生睡眠障碍者为5例,睡眠障碍发生率为8%。观察组产妇产后睡眠质量水平总得分显著优于对照组。
产后抑郁方面,对照组11例,产后抑郁发生率为17%,明显高于观察组的2例(3%)。
02
抑制产后抑郁,关注产前睡眠与情绪
产后抑郁因诊断标准、评定量表和评定时机不同,导致其不能及时被检出而耽误干预和治疗。
产妇分娩后,身体会分泌产生维持乳汁分泌的泌乳素等多种内分泌激素,能促进机体有效泌乳。而患有抑郁症的产妇通过大脑皮质影响下丘脑、垂体功能,导致泌乳素降低,从而影响泌乳和母乳喂养。另外, 由于产妇生产完毕后,身体虚弱,加之需母乳喂养,其睡眠质量会受到影响,进而影响其情绪变化。
孕晚期对于孕产妇而言,是一个特殊时期,此阶段医护人员的干预会对孕妇妊娠结局产生重大作用。研究指出,在对孕晚期的产妇进行护理干预时,应尽可能降低其负面情绪,减少产后抑郁的发生。
通过对初产妇的睡眠质量进行干预,在孕妇生产前期重视其心理和精神变化,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同时辅以运动、家庭支持等方式有效抑制产后抑郁的发生。
参考文献:徐甜甜 郑珊珊 李云丹 赵碧茹等.《改善孕晚期睡眠质量对初产妇产后抑郁的影响》〔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9,4(7)
时间管理学得再好,你也只关注了2/3的人生,因为睡眠占据着我们每个人近1/3的生命,而这常常被处于喧嚣都市中的你,忽略……“睡眠科研精览”栏目,为您精选睡眠科学顶级科研成果,伴您一起,关注完整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