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老人长期宅家,为何更易抑郁?

作者: 日期:2025-09-16

导读

 

为防范新冠疫情,近两个月不少老人都呆在家里很少出门,运动量、社交机会都明显减少,这对老人们的身心健康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今天一起来看看《居家养老老人睡眠质量对抑郁情绪的影响》,该研究通过对186位平均年龄70岁左右的老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老人睡眠质量越差患抑郁风险越高,睡眠质量对老年抑郁有预测作用。

01

 

近半数老人睡不好,睡不好更易抑郁

 

曾有研究对22个省(市)老年人的调查结果表明,老年人睡眠障碍发生率为49.9%。还有研究通过对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睡眠障碍患病率的元分析发现,中国老年人睡眠障碍患病率为47.2%。可见,许多老年人存在不同程度的睡眠问题,而多项追踪研究显示,睡眠是引起抑郁发作及复发的主要危险因素。

 

目前我国社区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抑郁症状发生率为10%~32%,并且在对社区老人睡眠和心理健康进行的研究发现,老年人抑郁、焦虑等心理障碍与睡眠障碍互相影响,注意睡眠卫生可以改善老年人心理健康。

 

在对养老院老人的睡眠和抑郁进行的研究中也发现,老人的睡眠质量可以解释抑郁得分总变异的43.3%,睡眠障碍者中抑郁患病率高于无睡眠障碍者。现在来看本研究对186名老人调查得到的结果:

 

① 22.6%的老人存在睡眠障碍,其中女性比男性需要更长的时间入睡,高龄老人的睡眠总体情况明显比低龄老人差,丧偶老人的睡眠效率比再婚的老人低;

② 39.8%的老人有抑郁情绪,丧偶老人比在婚老人更易有抑郁情绪,受教育程度越高其抑郁情绪越低;

③ 日间功能障碍对老年抑郁有显著的预测作用,解释量达14.2%。

 

02

 

居家老人的抑郁成因

 

首先,老人喜欢通过回忆往事来反思自己,如果感觉自己这一生有价值,就能体验到完整感,否则就会恐惧死亡,所以这个阶段的老人会更渴望被倾听和陪伴。居家养老的老人,儿女孙辈可能过多忙碌工作学习,当老人具有不良情绪和被倾听的需要时,既不能及时得到家人的陪伴,也不能像老年公寓中的老人那样,得到来自同辈朋友的支持,容易出现不良情绪难以排解的情况,久而久之,心理状况不断下降,严重的出现抑郁症状。

 

其次,日间功能障碍的居家养老老人,白天容易没有精神,逐渐丧失对各种事务的兴趣,减少参与休闲活动的机会,人际交往逐渐减少,自我价值感以及生活满意度逐渐降低,抑郁情绪随之产生。因此,患有日间功能障碍的老年人是老年抑郁的高危人群。

 

03

 

关注睡眠,预防抑郁

 

甄别具有抑郁倾向的老人,可以通过了解老人的睡眠状况来实现。尤其对于那些在白天时表现出困倦和做事不力的居家老人要予以重点关注,因为他们可能面临着严重的情绪问题。

 

研究建议,居家养老服务不仅要关注老人的物质需要,还要有目标、有针对地提供精神层面的服务以满足老人的精神需要,比如呼吁子女多陪伴父母,社区开展同辈群体活动等,旨在增加居家老人被倾听、被支持的机会,为较早识别潜在心理危机的老人提供可能。

 

疫情尚未完全消退,防范还需谨慎。悦安然提醒各位朋友,一定要注意身边老年人近期的起居情况,鼓励他们白天在室内注意保持良好光照,尽可能多晒晒太阳,尤其重要的是保持一定量的运动。日间活动量充分,夜间睡眠质量才会好。春季是抑郁高发期,睡不好对抑郁的预测作用此时更不容忽视。悦安然祝愿老年朋友们:居家锻炼身体好,睡眠充足心情好。

 

参考文献:戴彦清,安芹,王艳等.《居家养老老人睡眠质量对抑郁情绪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Sep.2015, Vol. 23, No.11

 

时间管理学得再好,你也只关注了2/3的人生,因为睡眠占据着我们每个人近1/3的生命,而这常常被处于喧嚣都市中的你,忽略……“睡眠科研精览”栏目,为您精选睡眠科学顶级科研成果,伴您一起,关注完整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