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前焦虑,父母需要关注三方面

作者: 日期:2025-09-16

前些天,工作室来了一位妈妈,和她沟通后了解到,她的女儿今年上初二,平时性格就比较内向,在学习上一向认真,成绩在班上算中等水平。最近,这位妈妈却发现女儿有些不对劲。如她描述,女儿近来脾气变大了,那天竟然在饭桌上和爸爸因为一点小事吵了起来,而且半夜起身上厕所时,经过女儿房间,总能听到屋里还有动静,早上一问,孩子也不愿多说,只是说半夜醒了。经测试,孩子已有轻度的焦虑倾向。

 

面临考试,对考试结果有过高期望,又担心自己达不到,压力大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躯体不适等一系列症状,如记忆下降,精力不集中,注意力分散;情绪方面则表现为容易暴躁、胆小、不安紧张;有时也会伴随心慌、头痛、尿频、腹泻、失眠等。通常来说,考试焦虑是以对考试成败过度担忧为主要特征,以防御或逃避为行为方式,通过情绪反应表现出来的一种心理状态,一般会随着考试结束而消失。

 

相关数据表明,面临考试,75%以上的学生会有考试焦虑,极少数属于高度考试焦虑,甚至达到回避、逃避参加考试的程度。让孩子们感到苦恼的三个方面主要是,学业压力大、不被人理解、成绩不好。

 

事实上,每个人面临重要任务时,都会有焦虑、恐惧的情绪出现。对家长来说,既希望孩子能够在考试中发挥正常水平,又希望孩子能够身心健康。能注意到孩子的情绪变化,进而寻求解决办法,这位妈妈值得学习。但我们也看到她面对孩子考前焦虑的不知所措。

 

考前焦虑如何解决呢,您不妨静下心来听我啰嗦几句。

 

01

 

给负面情绪找个出口

 

负面情绪堆积在我们的身体里,就像是垃圾,长时间存在,当然是百害无一利,所以要定期清理。而清理的方法,是表达出来,而不是“埋起来”。当孩子表现出急躁烦闷等情绪时,可以引导孩子说出自己的感受,不要急着评价,重点是让孩子知道这些负面情绪是被理解的。

 

正面教材:

 

“妈妈,我最近好烦啊,学习太累了!”

“很好,压力大的时候就说出来。觉得累了就放松一下,运动运动,听两首歌。妈妈最近连续加班也压力很大,能理解你。”

 

反面教材:

 

“妈妈,我最近好烦啊,学习太累了!”

“坚持坚持吧,马上要考试了。烦有什么用,有这个时间不如多做两道题!”

 

宣泄负面情绪的方法也有很多种方式,运动就是很好的方式,比如带着孩子出去跑跑步,打打球,或者找个合适的地方大喊几下。当然,如果以一己之力已经调节不过来,寻求心理专业支持也是非常必要的。

 

02

 

关注孩子的需求,而不是“我觉得”

 

考试前,经常听到家长抱怨“现在家里就是伺候着一位爷,说好也不是说不好也不是,多关心几句,说你给压力,不问又说你不关心不支持。”家长在这样抱怨时,难免自己也陷入焦虑的状态。

 

当我们深处焦虑的时候,做事情的出发点,往往在无意中就变成了为缓解自己的焦虑,从而忽略了孩子的真实需求。比如你想孩子要考试了,需要多补充点营养,于是你频频往孩子书房送水果、送牛奶。本来学得好好的孩子,被你这么一“打扰”,他得到的暗示是,要考试了,妈妈这么重视,我也得加油了,可是如果考不好怎么办?

 

多问问孩子需不需要,孩子明确提出不需要的时候,我们就需要管理好自己的“需要”了。考前家长自身的状态能像平常一样,孩子才有可能有平常心。

 

03

 

孩子焦虑的,可能是与父母的关系

 

没有父母愿意给孩子施加压力,很多时候是表达方式出现了问题。比如很多家长习惯对孩子说“你是最棒的”,实际上我们大多都是普通人。“最棒的”这个词,无形中就对孩子提出了要求,尽管这可能并不是你的本意。但结果却是,那个最棒的孩子,因为你的鼓励,反而陷入焦虑,连正常水平都没发挥出来。

 

瑞士心理学家维雷娜·卡斯特曾说过,重要的焦虑多半源自关系孩子更多的不是在担心考试,而是担心得不到父母的认可。如果父母能给他们提供一个稳如磐石的关系,无论孩子表现如何,都让孩子感觉到父母对他的爱并不因为自己的成绩而有什么变化,那么孩子的焦虑自然会有所缓解。

 

所以,与其对孩子说“你是最棒的”,不如去切实的肯定孩子已经做出的努力。

 

对于父母而言,观察并发现自家孩子的“真问题”才是最不容易的。同样的考前焦虑状态,对于每个孩子来说,成因可能都是不一样的。不要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比,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适用于他人的方法不一定适用于你。帮孩子调整情绪,需要因材施教、因地制宜,而非拿来看到的方法直接用。父母不易,难在要不断成长,只有这样才能给孩子最有益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