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前两期我们介绍了手机成瘾对青少年的影响和产生影响的原因,今天来看看《手机成瘾与青少年睡眠质量:中介与调节作用分析》这篇文章的最后一期,怎样才能让青少年更少受到手机的负面影响。
首先,文章强调了应当减少使用手机:“手机成瘾对青少年睡眠质量有显著的直接影响,青少年应该学会自觉抑制手机使用的渴求,降低手机使用强度,特别是不在睡前过度使用手机,以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同时,文章还在寻找适当的心理方法,“探讨反刍和正念的调节作用,证实了反刍会加剧手机成瘾对睡眠质量的直接效应与中介效应,而正念则能缓解手机成瘾对睡眠质量的直接效应与中介效应。该结果也支持了以往研究的观点,即反刍和正念作为自我关注的不同方式对身心健康有着完全不同的影响。”
那么,这段话什么意思呢?里面说的反刍和正念又是什么呢?
“从信息加工的热系统/冷系统模型来看,反刍是沉浸视角的自我关注,使得个体聚焦于细节和感受,会更多地激活热系统,降低个体的自我控制,进而加剧消极因素(如手机成瘾)的影响;正念则趋向于自我抽离,有助于个体客观体验内外刺激,会更多地激活冷系统,提高个体的自我控制水平,进而缓解消极因素的影响。”
简单地说,反刍是倾向于回味各种感受,正念则是专注于当下;相应的效果则是:“反刍会加剧手机成瘾对青少年情绪平衡和睡眠质量的不良影响,而正念能缓解手机成瘾对青少年情绪平衡和睡眠质量的不良影响。”
可见手机成瘾是有心理学方法可以改善的,而不必诉诸于骇人听闻的电击疗法。
那要怎么做来实现?
文章也给出了建议:“通过改变不良的认知方式以及情绪反应方式能够显著降低青少年的反刍水平,通过干预训练(如以冥想为核心的正念减压疗法和正念认知疗法)和日常练习则能显著提升个体的正念水平。”
此外,“家长和教师还应该有意识的引导青少年学习情绪调节策略、提升情绪调节能力,以弱化不良情绪在手机成瘾与睡眠质量之间的桥梁作用。”
眼看高考逐渐临近,希望冲刺提高成绩的家长们心情也愈发殷切了,可能恨不得孩子能全身心扑在学习上,手机和游戏碰得越少越好。无奈的是,手机上瘾这事儿不是那么容易说放下就放下,尽早培养好习惯,胜过临时强行调整,也免得孩子不服气导致尴尬的家庭气氛影响心情和状态。
在这春和景明的好时节,安然睡眠管理祝愿家家和美,称心如意。
参考文献:刘庆奇, 周宗奎, 牛更枫, 范翠英. 手机成瘾与青少年睡眠质量: 中介与调节作用分析[J]. 心理学报, 2017, 49(12): 1524-1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