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失眠了,要不要吃药?

作者: 日期:2025-09-16

导读

 

已经有好些来到安然睡眠管理的求助者说到自己的睡眠不好需要靠服用安眠药来调整,可是往往用药一段时间之后又发现效果不那么立竿见影了,需要换药。今天,我们来看看一篇名为《认知行为与安眠药物治疗慢性失眠症临床效果对比分析》的文章,看看里面使用药物的效果究竟如何。

 

文章在研究中找了48名慢性失眠症男女患者自愿受试者,平均年龄42岁,其中男患者23名,女患者25名。这些患者被随机分成4组,分别接受认知行为、安眠药物、安眠药物和认知行为结合、以及安慰剂治疗。研究记录患者在治疗前后的主观和客观(夜间多导睡眠图,简称PSG)指标并进行了对比。

 

结果如何呢?

 

“治疗开始后第8天,药物组和结合组的主观记录睡眠潜伏期分别为20分钟和27分钟,睡眠效率80%和82%,睡眠总时间分别为381分钟和356分钟,睡眠状况显著改善,效果好于认知行为组。经8周疗程治疗结束时,认知行为组上述睡眠3项指标好于治疗前,安慰剂组与治疗前无显著差异。治疗结束8个月时,认知行为组PSG记录睡眠潜伏期26分钟,睡眠效率84%,睡眠总时间378分钟,睡眠状态好于药物组和结合组,后两组较治疗刚结束时睡眠指标变差,药物组睡眠又恢复到治疗前的水平。”

 

而且,文章还提到:“长期服用安眠药物者不仅会造成生理性药物依赖,还影响到患者的日间功能,包括反应迟钝,动作协调性不如正常睡眠者,认知功能受损等。部分患者即使连续服用安眠药,但睡眠状态又会逐渐恢复到服药前的失眠水平。因此,美国国立卫生院健康学会推荐各类安眠镇静药物连续服用时间不宜超过4-6周。”

 

相比之下,“认知行为治疗慢性失眠症与安眠药物比较,起效时间慢,但远期效果好。同时,与睡眠有关的一些心理生理状态也得到改善,并使患者对睡眠的自信程度明显提高。”

 

根据以上研究文章给出了结论:

 

 

 

“安眠药物对睡眠改善起效快,短期效果好,认知行为治疗对睡眠改善有主观和客观证明的长期效果,对与患者失眠相关的睡眠心理状态也有改善。安眠药物与认知行为结合治疗远期效果不如单纯认知行为治疗。建议不要将两种方法混合使用,而是以先后顺序进行治疗,先以药物取得短期疗效,然后在逐渐降低药量的情况下给予认知行为干预,得到长期疗效。”

 

 

可见,以药物治疗失眠,“药不能停”还真不是玩笑,而且即使药没有停,失眠也不一定就能好。如果想要知道认知行为怎么治疗失眠,不用犹豫,来安然睡眠管理,体验睡不好睡不香不药而愈的奇妙感觉~

 

参考文献:吴任钢,张春改,邓军,隆春玲.认知行为与安眠药物治疗慢性失眠症临床效果对比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