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过度整容,或许源于父亲

作者: 日期:2025-09-16

导读

四年来的睡眠管理工作,让我们在来访者身上看到一些共性,比如哪种性格更容易抑郁,以及父母的养育对孩子性格的影响。让我们分几期来看看这篇名为《女儿的父亲联结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的研究,也许会有些惊叹的发现,比如对医美和整形上瘾的女孩们是怎么回事?

  

01

 

父母对不同性别的孩子会更温柔

     

研究首先介绍:“父母联结是从子女的感觉角度出发来研究父母对子女之间的行为和态度的,一般包括父子、父女、母子、母女之间。”那为什么这里要谈父女联结呢?因为“相较于同性别的亲子关系,如父子关系、母女关系,父母对不同性别的孩子会有不同的教养方式,父亲对女儿、母亲对儿子会更多的体现温柔、更少的体现严厉,与父母异性的孩子会感受到更高的自主性。”

 

而且,“测查显示,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男性。而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多集中于人际敏感、强迫、抑郁和饮食障碍。”所以,看看女孩的父亲们都是怎么做的,自然是对问题追根溯源的好办法。

  

02

 

父亲对女儿心理健康有重要影响

     

“研究显示,父亲联结对女儿的一系列心理健康都有影响,主要包括自我客体化、饮食态度和抑郁。”今天我们先来看看什么是自我客体化,下期接着聊聊饮食态度和抑郁。

 

研究先介绍了四种父亲联结类型:

 

“一是有情感的束缚型:意味着女儿感受到来自父亲的高水平照顾和高水平的过度保护;

 

二是缺少情感的控制型:意味着女儿感受到来自父亲的低水平的照顾和高水平的过度保护;

 

三是联结缺乏型:意味着女儿感受到的是来自父亲低水平的照顾和低水平的过度保护;

 

四是理想的联结型:意味着女儿感受到来自父亲的低水平的过度保护和高水平照顾。”

 

03

 

女孩的自评分来源于父亲

     

自我客体化是指一个人对自己身体的评估,这种评估更多地是从第三人称的视角而非第一人称视角,集中于可观测的身体属性而非不可观测的身体属性。其表现之一就是女性会内化“男性注视”,开始以一个观察者的身份监视和观察自己的身体。

 

父亲作为女儿出生后第一个接触的异性,在女儿成长的过程中,父亲对女儿的评价,尤其是对外貌的评价无疑是最重要的“男性注视”,这是女儿遭遇到的最早的人际性客体化。

  

04

 

得不到父亲认可的女孩总觉得自己不够美

     

那不同父亲审视评论下的女儿会有怎样不同的结果呢?

 

“在客体化的男性注视和外貌评论中,女性会内化这样的信息,从内部开始认同外界尤其是男性对自己的评论,从而按照社会普遍认为的“美”的标准去审视自己。自我客体化或持续的身体监控,理论上会导致女性消极的心理结果或主观经验,如身体羞耻、焦虑、减少心流和降低内部身体状态意识(如饥饿、性唤起),进而可能积累和导致某些心理疾病。这主要是因为当事人过度关注其身体,损耗大量能量,而缺乏能量体验其精神层面的内容。”

 

研究还提到,“自我客体化水平高的女性会有更多的身体监测和身体羞耻以及消极的身体自我,从而使得女性会产生不健康的整容或极端的健身行为。”

 

说到这里,小编心里有些隐隐作痛,来到世上谁能选择自己的父亲呢?而如果碰上一个只懂得以外表标准评价女儿的爸爸,需要多少努力才能正视自己的身体和成长为一个有深度的成年人?也由此想到要达到如今的审美标准,平凡人需要多少修整和代价。

 

还好,研究还表明,“父亲联结对女儿的影响,会随着年龄的长大,对16岁后女儿与父亲的互动会产生不一样的变化,不能保证16岁前对女儿影响是一成不变的。”

 

怎么做一个好父亲,从来不是轻而易举,悦安然愿每个父亲能以爱代替苛刻的审美,愿每个女孩健康快乐成长,毕竟我们想要的未来是幸福,而不是成为行走的海报。

 

参考文献:范红霞,杨帆等.《女儿的父亲联结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J〕.宁波大学学报,2018.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