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升为父母后,哄孩子睡觉成为众多妈妈们的槽点,比起收拾散乱满地的玩具、清洗各种污渍的衣服、甚至鸡鸣即起做色香味俱全的早餐,很多妈妈都认为哄孩子睡觉才是最为艰巨的挑战项目。
今天一起来看看《儿童睡眠及睡眠障碍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儿童气质与睡眠关系的探究》两篇研究,共同了解下孩子们的睡眠问题及其影响因素,或许能帮你解开“哄一小时睡半小时”的难题。
01
儿童睡眠障碍的常见类型
儿童睡眠障碍发生的原因及相关临床表现将儿童睡眠障碍分为两大类:睡眠失调和异态睡眠。
睡眠失调是指睡眠的质和量的异常,又可分为睡眠不足和睡眠过度,前者表现为入睡困难、浅睡、易醒或早醒等,可由躯体、心理、外界环境因素等引起。
睡眠过度见于各种脑病、内分泌障碍、代谢异常引起的嗜睡状态或昏睡。引起儿童睡眠失调常见的疾病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和发作性睡病。
异态睡眠是发生在入睡、睡眠及睡眠觉醒过程中的不良生理事件或体验,如睡行症、梦魇、梦呓、夜惊等。
02
高质睡眠保障身心健康成长
充足和优质的睡眠对儿童体格生长、机体免疫、能量恢复、记忆巩固、情绪行为表现、认知发展、日间功能以及学习成绩等都至关重要。
儿童睡眠质量或数量不足对白天的行为、认知发展、在学校的表现有负面影响,而且早期的睡眠问题通过影响行为、情感、神经系统的发展影响后来的发展轨迹。
睡眠问题(包括睡眠不规律和睡眠不足在内)与儿童的多种损害性后果密切相关,如心脑血管疾病、情绪行为问题、神经发育问题、疲劳、学业不良以及意外受伤等。
另外,不少研究表明睡眠不足和睡眠问题会导致儿童肥胖。
睡眠促进了工作记忆以及儿童和青少年的记忆巩固,也促进了动物和人类的记忆和潜在的神经可塑性。美国国家睡眠基金会发布的一份关于睡眠时间建议的共识声明,学龄儿童(6~13 岁)每天应接受9~11h的睡眠。
03
儿童睡眠的影响因素
睡眠障碍可由环境和身体某些系统生长发育相互作用产生的功能失调引起,也可由呼吸、神经、消化等各系统的疾病引起。有研究表明,母亲的情绪会影响儿童的睡眠;父亲的情绪也是儿童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之一。所以,别看孩子们还不太会表达,但当他们感知到父母情绪不佳时,也会睡不好呦。
1、气质对儿童睡眠的影响
气质是个体先天的、具有持久性与稳定性的行为表现方式,它作为遗传的心理因素与环境交互地共同影响着个体心理与行为的发展。国外早有研究探讨气质与睡眠问题的相关性,表明在有睡眠行为障碍的儿童中,越是喜怒无常的儿童,出现睡眠干扰的概率越高。
《儿童气质与睡眠关系的探究》中表明,气质对儿童睡前行为的直接影响相对较强、对儿童其他睡眠表现的直接影响相对较弱。也就是说,不同气质的孩子,在睡前行为上差别比较大,但睡着之后,睡眠过程中的差别并不大。
2、活波、敏感、情绪化的孩子睡眠差
该研究表明:儿童的活动性越高,其睡眠焦虑越严重;儿童的社会抑制性越强,其睡眠抵制程度越大。这同前人的研究发现有相似之处:睡眠问题较严重的儿童普遍存在节律性差、活动水平较高、适应性差、反应强度较强烈的特点。有研究认为,具有这些气质特点的儿童一般容易与周围环境相抵制,从而难以形成良好的生物规律,进而增加其睡眠问题的严重性或提高其患睡眠障碍的可能性。
也就是说,气质活动性较强、反应性较快或专注性较低的儿童,更容易出现睡眠焦虑和睡眠抵制。如果孩子性格有活泼、敏感、低专注、情绪化,那么睡前会更容易出现对睡觉的焦虑和抵触,以致于哄睡难度更大。
04
顺势引导,减少孩子睡前负性情绪
该研究建议:身体和心理处于发展阶段的儿童具有较高的活动性、反应性等气质特征水平,使其易于与睡前环境相抵制或表现出焦虑情绪,如果此时父母采取不恰当的管教方式,可能强化儿童的不良情绪,加大其与周围环境的抵制程度,从而增加其入睡的困难程度,影响其良好生物钟的形成。这提示我们在日常的教养与呵护中,需了解儿童个体的气质,并顺应其气质特征,帮助儿童减少睡前的负性情绪,从而促使其形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05
“不哄”更利于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
从上述气质对儿童睡眠的影响相关研究中可以看出,一些孩子的气质特点注定在“入睡”环节上比较困难。那么到底该如何帮助孩子入睡呢?
《儿童睡眠及睡眠障碍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中总结到,美国睡眠学会发布了儿童行为性失眠障碍的行为干预指南,干预方法主要包括标准行为消退策略和逐渐行为消退策略。其中逐渐行为消退法得到更广泛的推广,重点培养儿童健康良好的睡眠卫生,包括建立规律、持续的作息制度,安排合理的睡前活动内容,以及帮助儿童学会独立入睡。
消退策略是父母在规定的时间内将儿童放在床上,保护儿童免受伤的同时,忽视儿童的睡前扰乱行为。这种方法是基于消除儿童期望获得家长关注的正强化行为(如在觉醒时哭泣) ,目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消除这种行为。
最后,在6月考试季,还要提醒各位爸妈,睡眠对记忆力的影响不容小觑,之前我们多次分享过,这里不再赘述。千万不要以压榨睡眠的方式来换取复习时间呦。悦安然祝愿孩子们都能安安稳稳睡觉,轻轻松松应考。
参考文献:马宁,彭晓静等.《儿童气质与睡眠关系的探究》〔J〕.华南师范大学报,2019,7(1)
参考文献:张琪然,张小逸等.《儿童睡眠及睡眠障碍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中国临床护理,2018,11(6)
时间管理学得再好,你也只关注了2/3的人生,因为睡眠占据着我们每个人近1/3的生命,而这常常被处于喧嚣都市中的你,忽略……“睡眠科研精览”栏目,为您精选睡眠科学顶级科研成果,伴您一起,关注完整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