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随着疫情的影响逐渐消退和进入夏季,结束宅居重拾运动的好时机来了,今天来学习《运动锻炼干预睡眠障碍效果的Meta分析》这篇研究,看看睡眠质量和最佳免费改善手段——运动之间的关系,了解怎么运动能达到最佳效果。
01
睡眠障碍与运动改善
2019年3月,《中国睡眠质量调查报告》发布数据显示,83.81%的调查对象经常受到睡眠问题的困扰。根据中国睡眠研究会2016年公布的睡眠调查结果,中国成年人失眠发生率高达38.2%,远高于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全球睡眠障碍发生率(27%)。
运动锻炼具有控制抑郁和焦虑、增加大脑内五羟色胺浓度和提高免疫力等作用,是一种简单易行、经济有效的治疗睡眠障碍的非药物疗法,也被认为是治疗睡眠障碍的补充替代疗法。采用何种运动手段、每次应该练习多长时间、每周练习几次、采用何种强度的练习等,是提升运动对睡眠障碍疗效的首要关键。
02
运动改善睡眠因素分析
为了找到以上关键问题的答案,该文选取了17篇文献中在世界各地进行的17项随机对照试验结果进行研究,其中4项研究只包括女性,1项研究只包括男性,其余12项研究包括男性和女性,共纳入1275名被试者。每项研究的参与者在7~75人之间,参与者的年龄从18~75岁不等。
研究把六个方面进行了细致的分组对比:
干预持续时间为4~48周,分为4~9周组、12周组和16~18周组、24~25周组、48周五个亚组;
单次锻炼持续时间为30~90分钟不等,分为30~50分钟组、55~60分钟组和70~90分钟以上三个亚组;
锻炼频次为2~7次/周,分为2次/周组、3次/周组和4~7次/周组3个亚组;
练习时间段分为清晨练习组、上午练习组、下午练习组3个亚组;
练习形式包括个人练习组、集体练习组、个人和集体练习3个亚组;
干预手段包括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太极拳、瑜伽、普拉提、八段锦、步行、抗阻训练、太极柔力球等7个亚组。
03
这样运动最有效
研究发现,运动后的排汗能使食欲肽水平下调,食欲肽有保持觉醒及参与免疫应答的功能,食欲肽的浓度降低,可使觉醒水平降低,进而达到促进睡眠及抗失眠的作用。
在时间选择上,下午时间段练习改善睡眠障碍的效应量最大,其次是上午时间段练习,最低的是清晨练习,这与运动后的产热效应有关。睡眠起始的过程代表着人体体温逐渐下降,这是因为越来越多的血流流向外周皮肤导致的。人们在经过运动锻炼后,其核心体温升高,在下丘脑的调控下,增强了降温机制,从而缩短了入睡时间。如果在清晨或者上午运动,降温机制的效应会随时间的延长消退,进而达不到下午锻炼促进睡眠的效果。
从运动练习的形式来看,个人练习的效应量最大,其次是个人与集体练习,最低的是集体练习。
中等强度运动,坚持16周该研究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对比分析,最终证实运动锻炼具有明显改善睡眠障碍的效果。其中,中等强度有氧锻炼具有明显改善睡眠障碍的效果。采用每周锻炼3次、每次锻炼持续60分钟左右、共持续16周左右的运动锻炼方案改善睡眠障碍的效果最显著;而且单次练习持续时间为55~60分钟组,每周锻炼3次达到最大效应量,这也与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锻炼频次相一致。锻炼周期为16~18周达到运动干预睡眠障碍的最优效果,其次是12周。
运动对改善睡眠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那么最有效的方法,总结起来关键点是:
每周3次+每次60分钟左右+独自运动+下午进行+坚持16周=有效改善睡眠
随着学生们陆陆续续的返校开学,长期居家的生活节奏又逐步恢复到原有的忙碌,不少人的睡眠节律也不得不调整回早睡早起。如果睡眠质量因为生活节奏的变化出现问题,那么运动起来,会是最一举多得的好办法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