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时,如何快速入睡?”这是睡眠管理工作中经常被问到的问题,有位先生找到我们之前用将近10年的时间想解决这个问题,结果入睡却越来越困难,睡眠质量也越来越差,尤其是半夜醒来,便很难再入睡,让我印象很深。
01
泡脚、按摩、冥想……我只是想睡觉
在沟通中我了解到,他从上大学时就开始偶尔入睡困难,夜深人静,室友们都入睡了,鼾声四响,他却越听越烦躁,愈发睡不着。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想了很多法子:
最初是睡前喝热牛奶,开始有点用,后来就不明显了。他想是不是喝完牛奶再漱口,上床过程有点长?于是改成每晚像个婴儿一样躺在被窝里用吸管喝,喝完就赶紧睡。
一个多月后,牛奶怎么喝也没用了。于是开始加上泡脚,起初似乎也有点用,后来效果也不明显了。紧接着,健身提上了日程,有时运动完累了能睡着,有时运动完反而更睡不着。
然后开始按摩,自己孩学了穴位按摩,耳朵、脚,每天按摩,起初有效,后来也不管用了。
后来,听说冥想有助于睡眠,那就冥想吧,最初还真管用,不知不觉就睡着了,很想知道自己到底是用了多久睡着的,自打脑子里有了这个念头后,冥想的时间越来越长,再加上工作也越来越忙,有时候把工作前前后后都想一遍,还没睡着。这个时候,心里就会有一个声音,有这个功夫瞎想,工作都能干完啦!整个人都很崩溃啊。
最后,忍无可忍,不得不吃药。开始怕西药副作用大,先吃中药,从酸枣到朱砂,有安神作用的都吃过,总是起初有效,一两个月后就不管用了。
来找我们时,他每日必服进口褪黑素,每天尽量推掉一切应酬,下班就直接回家,还不到九点,他就开始进入准备睡觉的流程,泡脚、按摩、睡前瑜伽、冥想、热牛奶、加重睡眠被……但却常常折腾到凌晨一两点钟还是睡不着。气急败坏起来,吞一片安眠药了事。
02
把那些睡前仪式,都放下吧
第一次听他讲自己每天为快速入睡进行的不懈努力时,我着实有点语塞,听过很多努力睡觉的故事,大多数人一两周就会换个方法,像他这样各种方法坚持不懈的人很少。
“试过这么多方法都没用?有想过为什么吗?”第一次见面时我问他。
“以前我觉得是方法不够多,后来医生说我属于比较敏感的体质。”
“很难有人像您这样,坚持这么多方法一起用的,您不觉得,准备睡觉的过程有点复杂,有点累吗?”
“是很麻烦,有时我会很烦啊!但是,一种方法不管用,几种加起来会好些吧?”
“实际上呢?有好些吗?每天开始准备睡觉时,您的心情怎么样呢?会想什么?”
“别提啦,越认真准备睡觉,越难睡着,你说,失眠的人想要快点睡着怎么就这么难!我怎么就不能快速入睡呢?”
“如果,我要求您开始进行调理后,要把之前的睡前仪式都停下来,您会听从吗?”我至今记得他听到这句话时那复杂的眼神……
03
有一件事越努力越做不好,那就是睡觉
由于长期睡眠不足,我记得第一次给这位先生做催眠的过程中,我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别睡哈,别睡着了。而他分分钟睡得被我反复晃胳膊才叫醒。
我们太习惯努力付出定有回报这个思维定势,却很容易忽视,天下有一件事是越努力越做不好的,那就是睡觉。
如果辗转反侧难以入眠,放弃使劲睡的执着吧,起来干点别的,等有困意了再去睡。千万别培养如卧针毡的睡眠负性体验。这将很容易形成“条件性觉醒”这一慢性失眠的罪魁祸首。
很多人偶尔失眠后会逐渐演变成慢性失眠症(即连续3个月每晚需要1小时以上才能入睡),主要原因就是睡不着还躺在床上,让潜意识形成一种条件反射,这就是“条件性觉醒”。身体不进卧室、不躺在床上还有困意,进卧室躺下就会哄然而醒,因为之前睡不着辗转反侧焦躁不安的身体记忆被瞬间触发,让你迅速进入一种害怕睡不好的紧张状态,从而瞬间清醒。所以,睡不着就离开床,离开卧室去做点别的。
此外,还有睡眠限制(压缩)法可以借鉴。即观察一下自己通常在夜间几点会困到能睡着,比如之前通常在凌晨2、3点钟睡着,在早上起床时间不变的情况下,将入睡时间改在3点,之前找点别的事情做,不要睡觉。这样可以有效提升“睡眠饥渴度”及有限时间内的睡眠质量,让躺下来睡觉的时间变成有效睡眠。如果无效可以试着以半小时为单位再压缩睡眠时间,如果有效可以以半小时为单位逐步扩充睡眠时间。要注意,白天不要睡觉。
睡着的过程,是大脑和身体都逐步放松下来的过程,试想,日复一日放弃许多休息娱乐的时间,用繁冗复杂仪式流程来积极准备睡觉,谁能在这样的前提下放松?心理一定是惴惴不安的揣测今夜是否又将无眠吧?
在我们的工作实践中,放下“如何快速入睡”这个念头之时,就是很多客户开始逐渐睡好之时。当然,如果你自己实在无法摆脱这个执念,想要安宁于心,自然而眠,你还有“悦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