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常看我们文章的读者也许对焦虑、抑郁、ADHD这样的词耳熟能详,今天我们来看看《工作记忆训练在精神疾病中的应用》,虽然题目中没有提到睡眠,但了解这种非药物精神治疗方法,你会更清楚的知道睡眠到底多重要。
文章首先介绍,“精神疾病患者往往伴随有不同性质、不同程度的认知缺损,工作记忆能力(包括工作记忆容量与工作记忆的刷新、抑制、转换等执行环节)的缺损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
与此同时,工作记忆与广泛的认知功能相关联,例如注意、抑制、调控等,它们是各类精神疾病症状发生与维持的关键原因。从大脑可塑性看,由于工作记忆训练能够使大脑结构与功能发生变化,与一系列精神疾病的认知、情绪功能受损的神经机制有着相当大的重叠。”
01
工作记忆究竟是什么?
“工作记忆是暂时储存和加工信息的能量有限的系统,它是许多高级认知活动的基础。尽管传统观点认为工作记忆容量是固定的,但近来的研究发现,通过对工作记忆进行训练可以提高个体的工作记忆能力。”
02
接下来看看怎么训练?
“工作记忆训练主要通过重复练习某项或多项具有较高工作记忆要求的任务来实现。其在健康群体中的训练效果存在争议,但是在各类临床病人的应用中,积极效果却被更多的证明。”
03
在什么情况下这种训练有用呢?
“工作记忆训练作为干预手段最早出现在Klingberg等人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的治疗研究中。近年来,随着工作记忆的认知与神经机制被不断阐发,各类精神疾病的认知基础被广泛揭示,工作记忆训练的对象从ADHD人群,逐渐扩展到其他更为普遍的精神疾病患者上,例如精神分裂症、抑郁、焦虑、成瘾障碍、自闭症等。”
04
怎么做到的?
“已经有广泛的研究发现工作记忆训练改变了大脑的结构与功能,而对于这种转变是如何实现、何时实现的却鲜有考察。慢波睡眠(即非快速眼动睡眠,包含睡眠的第三、四阶段,可以理解为比较深层的睡眠状态)被发现是工作记忆训练神经可塑性实现的关键阶段。
由于夜间慢波睡眠阶段与突触可塑性和皮质重组相关,慢波睡眠成为一个促进工作记忆训练成效的重要离线机制。”可见睡眠作为对工作记忆如此重要的部分,在精神疾病的治疗里也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研究发现帕金森病人慢波睡眠的情况可以预测其工作记忆训练的进步,要求病人在实验室中连续进行数字顺背和数字倒背任务分别作为短时记忆和工作记忆的指标,同时利用多导睡眠监测技术,连续考察其48小时的特定睡眠阶段,结果发现帕金森病人数字倒背任务的提升发生在夜间睡眠间隔阶段,且这种表现的提升与病人慢波睡眠的数量成正相关。”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在老年人的工作记忆训练获益低于年轻人,因为慢波睡眠是一个年龄敏感的因素,随着年龄的增加,慢波睡眠线性减少。而对临床个体而言,睡眠困难通常是其重要的并发症状,许多精神疾病通常伴随有睡眠的异常,尤其是慢波睡眠的异常。例如研究发现焦虑、抑郁、情感分裂症等都伴随有睡眠慢波的非常态化:慢波睡眠的亏损甚至被认为是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一个特征性标志。”
看到这些也许会觉得睡不好有些吓人了,其实也不必杯弓蛇影地担心,在工作记忆还能正常发挥的情况下,短期失眠不至于造成太大困扰,调整心态和作息通常就能恢复;只是如果长期睡眠异常,心情和记忆力也都明显异常的话,一定要提高重视程度,尽早就医检查,以免耽误治疗时机转变成精神类疾病。
参考文献:潘东旎,李雪冰 .工作记忆训练在精神疾病中的应用〔J〕.心理科学进展,2017,25(9)
时间管理学得再好,你也只关注了2/3的人生,因为睡眠占据着我们每个人近1/3的生命,而这常常被处于喧嚣都市中的你,忽略……“睡眠科研精览”栏目,为您精选睡眠科学顶级科研成果,伴您一起,关注完整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