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的孩子,玩游戏可以玩整个通宵毫无睡意,一拿起课本就开始犯困,瞌睡连连?估计很多家长都遇到过这个令人头疼的问题,不用想,看书就困一定是孩子不想学习的借口,分明就是学习态度问题!
真的如此吗?希望这篇文章能给各位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很多事情远没看起来那么简单,不要轻易给孩子扣上“不爱学习”的帽子。
01
不是不想睡,是不困
在我看来,很多家长“望子成龙”,有时候也会“恨铁不成钢”,总之都是为了孩子好,在这样的动机下,在看书犯困这个问题归因上多少会有些简单粗暴,容易走进“死胡同”。
你身边朋友对孩子的描述,是不是很接近这样:孩子平时没什么爱好,喜欢打游戏但也没到上瘾的程度,白天上学也没什么时间,晚上吃完饭就进屋开始“枪战”。鉴于离考试不远了,给孩子立了规矩,游戏可以玩但仅限周末,孩子还算听话一口答应。那么把平日打游戏的时间用来多学习会吧,可每次学了还不到半个小时,孩子就嚷嚷着困了要睡觉。结果,家长有时半夜上厕所,发现孩子屋里隐隐约约还透着光,第二天一问才知道原来孩子上床后根本没睡觉。用孩子自己的话说,一躺下就又不困了,时间太早睡不着,就玩会手机。
02
表面在看书,其实在放空自己
很多人认为读书犯困就是对学习没兴趣,其实并非如此。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当外部信息转化率偏低时,人就会慢慢进入放空状态,让人容易困。
因此,读书犯困的根本原因是,不能很好地把书本上的内容转化为自己的想法,表面上是在看书,但其实大脑转得很慢。这也是为什么我并不赞成压缩孩子的睡眠时间延长学习时间,挑灯夜读很多时候只是一种形式。关于睡眠缺乏对学习效率、记忆力的影响,我们之前也有过探讨。
为什么打游戏、玩手机时一点都不困呢?
不是不困,是困意被外部刺激给抑制了。当眼睛盯着屏幕时,光线照进眼睛里,影响了体内褪黑素的生成。而褪黑素是让人想睡觉的源头,这种激素随着夜幕降临,光照强度下降时才会产生。当褪黑素分泌不足时,就算勉强睡着了也是在浅睡眠状态,大脑得不到很好的休息。时间长了,精神萎靡,上课很容易走神。
03
活力四射的青少年,也会出现睡眠问题?
不要以为睡眠问题只有中年人或者老年人才容易出现,其实活力四射、吃穿不愁的青少年们,也容易惹上睡眠问题。
像上文中提到的,孩子上床后睡不着觉,只能用手机来打发时间,而对手机的依赖,可能会偶尔睡不着演变成失眠,一旦失眠,又会引发担心失眠的焦虑情绪,雪上加霜。
说到青少年,除了活力四射,大家还经常提到一个词,那就是叛逆。其实叛逆的出现,和我们身体的发育有很大关系。十七八岁的时候,我们的身体已基本发育成熟,但我们的大脑要等到26岁左右才能成熟。
此外,在我们的大脑里,有两个很重要的区域,分别是杏仁核和前额皮质。其中,成熟的杏仁核会分泌一种引导我们追求刺激的物质,可以看作是我们的情感中心;而前额叶皮质层则负责掌控我们的理智,让我们做事更沉稳。关键是,杏仁核和前额叶皮质层的发育时间并不一致,后者要等到青春期结束后才能发育成熟。
大脑与身体的发育程度的不同步以及大脑各部分发育成熟时间的不一致,就会导致青少年做事情比较爱冲动、欠考虑。从生理上来看,青春期理智的缺乏,也会让他们在睡眠这件事上“肆无忌惮”,从而出现睡眠问题。当然,处于这一阶段的孩子,同样多愁善感,睡眠很容易受到情绪的影响。
其实,注意力高度集中,脑子放空身体放松的状态将有助于前额叶皮质层的发育,有研究表明,每天做5分钟的“正念观呼吸”将会让前额皮质层增厚,即可以达到有效提升自我控制能力的效果。短短5分钟把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就有如此效果,那么每周一到两次认知催眠调理,每次1小时左右的高度头脑放空、身体放松状态,自然在改善睡眠质量的同时,会起到提升孩子自我控制能力的良好作用。
最后,希望各位家长看待孩子的问题时,不管是学习也好睡眠也好,能够从他们的角度出发,切忌动不动就给孩子扣上“不爱学习”的帽子,这样的话说的多了,很可能对孩子产生消极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