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很多时候我们的情绪会像“有色眼镜”一样,让我们眼中的世界变了样。最近我就听到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
01
故事的主人,是我的一位客户,我们且称他D先生。身为一家规模不小的国企高管,他的理性与干练溢于言表。
第一次来工作室,他是被家人“押送”来的,因为睡眠质量差,脾气差,已经不简简单单是他个人的问题,他时常爆发的火力已经影响到妻子、儿子、父母……其实,最让他自己头疼的,是他与儿子的关系,在他眼里,小学四年级的儿子非常叛逆,凡事总是跟他对着干,学习要靠他不断督促,生活上的自理能力也远不如小时候的自己,而且胆小、拖沓、遇事不果断……
简直是问题多多,几乎要一无是处了。D先生总忍不住教训儿子,孩子听多了反抗起来,而自己难免更动怒,有时会气到打孩子,打完又无限懊悔。
侧面跟他家人了解情况,孩子经常跟爸爸对着干是事实,但其实孩子在区重点小学,学习成绩名列前茅,动手能力很强,是校航模队的主力,学习做事很认真,遇事也谨慎……哈,看到反差了吧,一个别人眼里很优秀的孩子,唯独在爸爸眼里,成为问题少年。于是,父子俩的战斗此起彼伏,终日不绝。照孩子妈妈的话说,从早上一睁眼,家里就弥漫着D先生对儿子的各种催促和指责,儿子也时常咆哮、反抗,“战势”不断升级。
02
经过一系列心理测评,D先生的焦虑指数明显超过正常值,距离中度焦虑几乎一线之隔。但D先生却表示并不怎么着急自己的情况,他觉得孩子要是能更听话,更懂事,他也不至于焦虑,他甚至觉得他的焦虑状态大部分是因为被儿子气的。
“好吧,不管怎样,现在是您的睡眠质量很差,入睡困难,夜间经常醒,早上醒来觉得不解乏”我笑了笑,心里想,又是位典型的焦虑家长。“咱们先给您调理调理睡眠,您自己也说了,感觉睡不好的时候更容易发火,那咱们就看看睡眠质量提升之后,您情绪状态会不会好一些,能控制住自己的怒气,对您和儿子的关系总会有帮助,对吧?”D先生略显无奈的点点头“对,总得是大人先调整吧,毕竟孩子小,不懂事,道理得跟他心平气和慢慢讲。”
四次调理过去了,D先生很高兴地跟我说,最近都没怎么跟孩子发过火,进行心理测试复测,焦虑值已经回到安全线附近……
03
上周,D先生第六次来到工作室,分享了一个温暖我的故事:
儿子学校上周组织航模比赛,是选拔赛,每个班有兴趣的同学都可以参加,然而他这个校航模队的骨干力量,却居然在规定时间内没有完成作品,老师特意发来微信,请家长关注下具体情况。
D先生接到微信立刻感到胸中开始有愤怒的星星之火,“这孩子,有点小成绩就骄傲到不行,就算他是航模队的,此次选拔成绩不影响他最终参赛,也不能骄傲到连作品都不完成!谁知道他玩什么去了……这是我的第一个念头”D先生说,“不过,这种情况从来没有出现过,我又觉得很奇怪,于是我用了你教我的办法,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呼吸上,两个深呼吸之后,我觉得怒火平复了,我决定认真问问孩子,发生了什么情况。”
“回到家,我没有直接问孩子为什么没在规定时间完成作品,而是装作不知道的问他在今天的选拔赛中发挥的怎么样。孩子怯生生的说,他没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品。我表现出惊讶的样子,告诉他我觉得很意外,孩子接下来的解释让我深深得被触动了”D先生说到这里,眼中透出激动的光。
“孩子说,这次选拔赛班上报名的同学挺多,航模材料每个人都有一份,但制作过程中要用的螺丝刀每班只有5把,很多同学在抢着用,他本来做的挺快,但当他发现螺丝刀不够用时,想着自己并不会因为这次选拔赛的成绩而影响最终参赛,就决定不再用螺丝刀,好让更多的同学能有机会参加比赛……”
说到这儿,D先生的声音也有些激动,“我真的被触动了,觉得自己险些又冤枉了孩子,险些忽略了孩子这样优秀的品质……如果我不分青红皂白的批评他,也许他之后就会去跟同学抢工具,也许孩子会觉得只有自己获胜才是最重要的……我真的感谢来这调理后带给我的变化……”
听到这时,我正在心里深深的感谢D先生跟我分享这个故事,不由感慨地说:“有没有发现,当你把焦虑的有色眼镜摘掉,才真正看清了孩子的美,该感谢孩子给你改变自我的决心和动力。”
如果你身边有个让你头疼的,浑身缺点的孩子,也许,是时候该检查自己是否戴着有色眼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