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随着抑郁症发病率和社会曝光率的日益增高,抑郁症在快节奏的生活中造成的不良影响也越来越多。不论拥有多少财富,不论明星还是普通人,我们看到的事实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在经受抑郁的摧残与毁灭。但有多少人知道,抑郁和睡眠的关系十分紧密,可以通过睡眠状态来判断。吃好穿好也要睡好,车贵房贵没有命贵,关注睡眠就是关爱健康。
睡眠过程中的快速眼动期(REM)就是人在做梦的时候,快速眼动期在人类正常睡眠当中出现的次数、长短以及出现的时点都是有普遍规律的。
《抑郁症睡眠异常研究进展》一文中综述,多项研究表明,从上床之后多久入睡、入睡后多久做梦、做梦时间长短、做梦次数多少等等这些睡眠状况上,可以看出抑郁症的端倪。
原文节选
睡眠问题是抑郁症的核心症状,90%以上的抑郁症患者存在失眠,还有少量患者主诉嗜睡。研究者发现,除了睡眠连续性的异常之外,抑郁症患者还存在着一系列睡眠脑电图的结构异常,其中主要的睡眠脑电图特征包括快动眼 (REM) 潜伏期 (即从入睡到第一个快动眼期之间的时间) 的缩短,快动眼期总体时间以及快动眼频次 (每个REM期快速眼动的频率) 增加、慢波睡眠 (SWS) 减少。
REM睡眠异常和失眠在抑郁症情感障碍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睡眠在记忆的编码和固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如果没有充分的睡眠,海马功能会发生显著变化,导致储存近期记忆的能力下降。抑郁症的REM睡眠障碍可能在认知功能的扭曲和认知水平的下降两方面都产生了一定作用。
研究显示,睡眠障碍不仅仅是抑郁症的临床表现,而且对疾病的发生、预后、疗效都有提示意义,其中又以REM期的变化最有特征性。很多抑郁症患者临床症状已经完全缓解,但是睡眠异常仍然持续存在,而这种睡眠障碍与抑郁复发的风险存在相关性。大多数的证据显示,REM期一些睡眠指标的变化可能是抑郁症的生物标记之一,尤其是REM频次,有助于抑郁相关疾病的分类和鉴别诊断。
与此同时,大多数抗抑郁药物通过延迟和减少REM睡眠的方式抑制REM睡眠。抑制作用是剂量依赖性的,如果骤然停药会出现REM睡眠症状的反弹,这样的抑制表现几乎见于所有抗抑郁药物。
上述研究结论中可以看出,当深度睡眠占比减少,夜间明显多梦的情况出现一段时间,非常有必要警惕是不是抑郁情绪在侵扰了。
时间管理学得再好,你也只关注了2/3的人生,因为睡眠占据着我们每个人近1/3的生命,而这常常被处于喧嚣都市中的你,忽略……“睡眠科研精览”栏目,为您精选睡眠科学顶级科研成果,伴您一起,关注完整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