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鸣,定义为不依赖于外界的声源或电刺激时耳中所感知的声音,是耳部疾病中最常见的三大症状之一。在世界不同地区,有7%~35% 的一般人群出现过耳鸣症状。
01
焦虑情绪,引发耳鸣
国内外多项研究表明,焦虑情绪的出现会影响大脑识别有用信息的能力,从而使大脑向听觉神经系统发送不良信号导致听觉系统过敏甚至失认,这将引发并加重耳鸣。
国内研究发现,睡眠障碍和焦虑状况是耳鸣的影响因素,睡眠障碍会出现易怒、疲乏和焦虑,焦虑越严重,耳鸣的危险程度就越高。
Weidt 等把耳鸣、焦虑和健康期望寿命结合起来,对208例耳鸣病人的队列研究发现,耳鸣与焦虑水平密切相关,耳鸣得分越高,贝克焦虑量表的得分就越高。耳鸣越严重病人的焦虑情绪越强、期望寿命越低,该研究认为焦虑不是耳鸣的伴随症状,而是影响耳鸣结局的重要因素。Fernandes 等发现中重度焦虑人群患耳鸣的风险是正常人群的4 倍。
02
睡眠障碍,耳鸣的重要诱因
睡眠障碍是耳鸣出现的另一个重要影响因素,睡眠的缺乏造成大脑中的代谢物无法清除并不断累积,增强了听觉系统的交感神经反应,这种情况可能导致并加重耳鸣的出现。
充足的睡眠是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基本保证,当人体处于深度睡眠期时会清除大脑产生的代谢物,失眠增强了听觉系统的交感神经反应,一旦睡眠出现障碍,代谢物蓄积到一定程度无法排出体外刺激听觉神经使病人便产生了耳鸣,耳鸣的出现警示着人体睡眠的缺乏。睡眠障碍者患耳鸣的风险是普通人群的1.4倍。
03
焦虑-睡眠-耳鸣,形成恶性循环
因焦虑产生的耳鸣可能会加重耳鸣的严重程度并产生高焦虑水平,进入恶性循环,这种恶性循环使耳鸣病人产生的心理压力严重威胁着病人的身心健康。
多数睡眠障碍的发生和持续的心理压力有很大关系,这也是耳鸣病人往往伴随着焦虑和睡眠障碍症状的主要原因。通过对耳鸣病人焦虑水平、睡眠障碍的正确评估可以识别出高危人群,及早进行心理干预防止产生不良后果。
04
应对耳鸣,心理干预不容忽视
国内外研究同时发现,临床上,焦虑水平在耳鸣的适应、发展和治疗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耳鸣首诊治疗过程中,不能忽视心理干预和疏导的重要性。
对耳鸣病人进行焦虑情绪、睡眠质量的评估有利于医生对病人病情的深入了解,从而采取有针对性的诊治方案,心理疏导和干预将帮助病人树立积极健康的心态,消除他们对耳鸣的恐惧。这些都将有效帮助病人及早减轻耳鸣困扰,提高生活质量。
05
减轻耳鸣,可以从睡好开始
根据这篇研究结合我们工作室的实践经验,生活中一旦出现睡眠障碍和情绪压力并伴随耳鸣症状时,须及早诊断和治疗。尤其是耳鸣第一次出现时,除了药物治疗、声学治疗,有针对性的改善、提高睡眠质量,很可能会对缓解耳鸣有意想不到的帮助。
认知催眠调理,不仅能有效提升睡眠质量,更能有效缓解焦虑情绪,解决了耳鸣的这两项重要心理成因,距离世界恢复安静,还会远吗?悦安然,愿助你安宁于心,自然而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