昏昏欲睡还烦躁?如何躲过恼人的秋乏

作者: 日期:2025-09-16

 

随着天气转凉,很多人在享受着贴秋膘的乐趣和这难得的秋高气爽。与此同时,不少人却开始感到这个季节似乎让人格外容易烦躁和嗜睡,甚至精力严重不足、乏力、暴饮暴食、体重增加、回避社交……传说中的“秋乏”难道是贴秋膘时大快朵颐让身体增加了负担吗?

 

 

知乎上一个帖子,把这种“秋乏”描述的格外详细:

 

“我度过了艰难的一周。

 

从上周起,情绪开始不对劲,连续几天的“丧”,伴随着严重的失眠。第二天醒来,头痛、耳鸣,胸口像被堵住了,让我没办法集中精力,挣扎了很久才出门去上课。天气总是阴沉沉的,几乎见不到阳光。坐在教室里的我,如坐针毡,心跳加速,想逃离教室,还是忍住了,这样的感受反复出现。第二天,情况变得更糟。情绪很难被调动,游戏、社交,甚至吃饭都让我提不起兴趣,连倒杯水都觉得很麻烦。与此同时,负面情绪不断被放大,网页加载有点慢、吃饭刷卡发现余额不足,这种小事也让我想发飙。”

 

 

近期来工作室调理睡眠的客户量明显增加,其中不少人回顾自己睡不好的历程时,都感到好像不止是近期,之前也有过一到秋天就睡不好的情况。

 

01

 

“秋乏”如约而至,小心是情绪在作怪

 

如果随着秋意渐浓,开始出现易烦躁、入睡困难、日间乏力,同时伴有情绪低落或易怒,千万别以为这只是秋乏。

 

 

我们先来了解一种病症——

 

季节性情感障碍(Seasonal Affective Disorder,SAD),这是一类与季节更替有关的抑郁症,每年发病与结束的时间基本相同,主要在光照时间缩短、阴冷潮湿的秋冬季节反复出现。

 

1984年,美国罗森塔尔医生(Norman E. Rosenthal)首次提出了季节性情感障碍,他想知道为什么他在冬天从阳光明媚的南非搬到多云的纽约后变得迟钝。在之后的三十年,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认同SAD。罗森塔尔在他的书《Winter Blue:Seasonal Affective Disorder:what it is and how to overcome it》里指出,每年,大约有5%的美国人经历了SAD, 有约15%的人有轻微的SAD症状。

 

研究发现,北极圈高纬度生活的人群,出现周期性抑郁的概率明显高于其他地区,在14%~19%(普通人群患病率3.4%)。值得注意的是,女性被诊断为SAD,通常是男性的4倍;SAD甚至会出现在儿童和青少年中。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正在经历SAD呢?季节性抑郁症除了包括抑郁症的一般症状,如焦虑、易怒等,还有其特有的症状。以冬季抑郁症来说,经常会伴随精力严重不足、嗜睡、暴饮暴食、体重增加、渴望进食碳水化合物、社交回避等。

 

不过大家也不必急着给自己贴SAD的标签。被诊断为SAD,必须在特定的季节完全符合重度抑郁的症状(发生在冬季或者夏季),并且持续2年以上,更多的人只是出现了轻微的SAD症状,比如前面提到的知乎帖子。

 

在回答情绪受到季节影响该怎么办这个问题前,我们需要先了解一下季节性情感障碍出现的原因。

 

02

 

为什么会出现季节性情感障碍?

 

SAD的具体病因目前尚未明确,但一般理论认为,秋冬季节光照减少是冬季发生SAD的诱发因素之一。

 

说到抑郁,大脑中的五羟色胺(5-HT)水平与抑郁的发生密切相关,而5-HT的水平,受到一种叫做N-乙酰转移酶的影响。5-HT在该系列酶的作用下,会生成我们所熟知的褪黑素,褪黑素不仅如其名,能减少皮肤的色素沉着,使皮肤“变白”,同时能够抑制性腺的功能,更重要的是,它参与影响我们的睡眠。

 

当阳光充足的时候,酶的活性不足,5-HT转变成褪黑素减少,睡眠需求减少;当缺乏光照的时候,酶的活性增强,5-HT更多的转化为褪黑素,睡眠随之发生。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在下雨天睡得更香。有一些敏感人群,随着脑中5-HT水平下降非常明显,就会出现前面说到的抑郁症状,意志消沉、不想社交、身体乏力、嗜睡等。

 

此外,在大脑中间脑部位置,有一腺体叫松果体,当光线十分强烈时松果体会受到抑制,分泌物质减少;当光线昏暗或阴雨天时,松果体分泌的荷尔蒙就会增多,甲状腺素的浓度相对降低,细胞变得不活跃,让人出现乏力,觉得脑子转不了弯,对事情提不起兴趣。

 

由夏入秋,光照时间发生变化,人体的生物钟一时不适应这一变化,也容易出现生理节律紊乱和内分泌失调,从而影响情绪与精神状态。

 

03

 

赶走坏情绪,更要防患于未然

 

既然光照的变化是季节性抑郁的原因之一,所以要赶走坏情绪,第一步就是坚持户外运动,此外还有一个就是老生常谈的“治疗方法”,那就是规律作息,保持昼夜节律,减少因季节、天气等因素叠加带来的情绪波动,让情绪尽量保持相对稳定。

 

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防患于未然,在坏情绪积累爆发前,就让它慢慢消解掉。

 

进入第四季度,年终考核近在眼前,工作上的压力也是与日俱增,再加上季节交替,一些比较敏感的人,更容易将负面情绪放大,整个人一点就“炸”。与这种暴躁相比,还有一种情况更糟糕,并且常常被我们忽略,那就是“忍”,都说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但忍着忍着,可能就忍出了失眠,忍出了焦虑。

 

将负面情绪爆发的,常常在爆发完之后,自己还是久久不能释怀,越说越来气;而将负面情绪一直压抑的,表面看起来波澜不惊,实际可能已经憋出了内伤。但其实,在爆发和隐忍之外,还有一条选择,那就是和解。

 

04

 

与情绪和解,从“我知道”开始

 

该如何与自己的坏情绪和解呢?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正视我们的情绪。

 

当感到自己在某种情绪状态下时,比如气愤,第一时间跟自己说“我知道我感到气愤。别小看这个简单的操作,比起感到气愤时让自己停下来等三秒再发火,操作起来容易得多呢。而且,在跟自己说“我知道”的时候,其实就是对情绪的接纳过程,既不排斥,也不鼓励,只是知道它的存在,这将有效的让情绪止于当下,而不是进一步泛滥。

 

接下来,找到情绪与身体的链接很重要。跟自己说完“我知道我感到气愤”之后,在身体上找找看,看这个“气愤”在哪呢?以什么形式存在呢?是心跳加速吗?是呼吸急促吗?是胸口憋闷吗?找到情绪在身体上的表达,再说给自己听:我知道,我感到气愤,感到心跳加速……呼吸不畅……

 

当然,上述这些方法,如果在催眠状态中使用,效果会更加立竿见影。这也是很多人在催眠调理后感到整个人能变得很平静的原因。恢复平静后,之前的一些烦心事要么被消解掉了,要么已经找到了出口。

 

 

 

一杯清水,倒入一些沙子,剧烈的摇晃,只会让水越来越浑浊,这个时候,放下水杯,沙子开始下沉,上面的水开始变得清澈,最后沙子和清水之间有了一道分界线。

 

生活中,难免遇到烦恼,就像清水中进了砂砾,这个时候,你也可以选择在专业支持下让自己放松安静下来。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心安之后,秋天该是最美的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