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科研精览 | 那些放不下的遗憾,催眠后美梦全部成真

作者: 日期:2025-09-16

导读

 

最近这几期,我们都将介绍一篇发表于《心理科学进展》名为《认知神经科学视角的催眠研究述评》的文章,文章认为,最近10年,认知神经科学的发展和改善对催眠研究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尤其是功能影像技术的引入,为我们研究催眠打开了新的一页。大脑的成像技术可能用来阐明催眠的解剖学和功能学特征,探究催眠现象的神经机制。

 

我们分四期分别介绍催眠对感知觉、幻觉、思维以及注意力的作用。今天,继上期介绍催眠与感知觉,我们再来看看文中如何描述催眠与幻觉之间的关系。

 

催眠与幻觉

 

首先,按照文中的定义“幻觉是精神病的常见症状,是客观环境中没有相应的现实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却可以出现的知觉体验。”会不会有点被吓到?如果知道催眠有可能让正常人也亲身经历这种特殊的体验会不会又有点好奇?甚至,想知道精神病的幻觉到底是什么感觉?是怎样的?有意思的是,催眠还真的可以做到。

 

 “研究表明右侧ACC的不恰当激活会产生幻听,催眠引导的幻听与精神分裂症患者产生的幻听的机制可能相同(Raz,2002)。”而且,“最近的研究指出催眠过程是和不同的神经活动相关联的,而并不完全是’社会角色理论’所描述的那样,被试在催眠中的表现仅仅是一种角色扮演。” 另外,“一些研究已经证明了通过催眠暗示产生主观上的功能紊乱的可行性,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催眠暗示“失明”或“失聪”,并提供了暗示“失明”与“失明”临床功能紊乱相一致的证据。同时催眠暗示还可以暂时使被试自我和现实世界相分离(William,Andreas,Angelika,Walter,&Thomas,2002)。在性别暗示的研究中,当暗示高暗示性被试变成与自身相反的性别时,他们倾向于相信自己就是暗示的性别并回忆起更多与所暗示性别相一致的细节。”

 

这样特别的结论是怎么得到的呢?

 

“Szechtman等通过PET来测量高暗示性被试在产生幻听时的rCBF活动,在产生幻听的8个高暗示性被试身上发现其右侧ACC的rCBF显著增加,而且这种幻觉产生的主观真实度和清晰度与右侧ACC的血流活动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在没有产生幻听的被试中,这个部位没有明显活动,而与听觉有关的大脑皮层(Brodmann脑区第22区)却显著激活。此外,在真实听到声音时,那些产生幻听的被试比不能产生幻听的被试额叶听觉区有更强的活动(Szechtman,Woody,Bowers,&Nahmias,1998)。”

 

“其他一些研究也表明催眠可以改变一些低水平的大脑活动(Peter,2009),例如,颜色知觉。被试在催眠状态下可以把黑白照片看成是彩色的,这与被试真实看到彩色照片的效果是一样的,都引起了大脑右侧梭状回活动的增强,而在清醒状态下给予同样的暗示却无法引起这种激活(Giulian,Elisabetta,Claudia,Manila,Kathrine,&Irving,2009)。也可以通过暗示让被试将彩色照片完全知觉为黑白的,Stephen等通过PET研究证明了高暗示性被试产生这些主观体验的改变和大脑功能真实感知觉的改变是联系在一起的(Stephen,Wiliam,Thompson,Maria,Ferrando,Nathaniel,eta1.200)。同时,催眠也可以诱导产生联觉体验。”

 

通过这些神奇的研究,文章给出了一个结论:“催眠暗示为认知神经科学建立特定的症状和相对应的脑区活动之间的因果关系提供了强有力的方法和工具(David&Peter,2009),通过比较被试正常状态下脑区的活动和出现所暗示的症状时脑区的活动,使认知神经心理学更好的理解脑损伤病人。”

 

还有很重要的一条:“fMRI研究发现心理创伤患者在进行情绪性回忆期间所引起大脑皮层的变化,与催眠过程中所看到的变化相似。情绪性回忆和催眠过程的神经成像期间都有以下结构参与:丘脑,海马,杏仁核,内侧前额叶皮质和ACC。”

 

这是什么意思呢?能带来什么惊喜?

 

首先,这说明大脑有能力为自己编导一出出栩栩如生的剧情,真实还是想象其实傻傻分不清,有的现实问题是因为大脑自编自导自演的剧情设定如此。那么,这种剧本怎么修改呢?

 

有句老话叫:在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现在有个版本是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躺下,然而我们关注的当然是原版。)这就是说在当年强烈的情绪下,如果事情结果不如所愿,催眠过程里还会重现这个场景;更妙的是,通过重现和新的引导,可以把结果导向自己想要的状态。

 

比如,曾经看到有的人登台表演或者演讲紧张得直冒汗,舌头打结浑身不自在,这种场景是不是还挺常见?这样的人并不是没有表达的能力,而是难以找到自如发挥的心理状态,导致一直以来在公众场合的发挥不好。如果选择接受催眠,就可以在催眠过程中通过重现这个心境,在催眠师的引导下找到放松和自然的状态,并且把这种自如表达的状态带回现实,相当于对公众场合有了心理免疫力,从此告别紧张。

 

 

类似的,所有因为曾经的情绪导致表现不如意,以至于想起来都觉得不忍回首的事,在催眠里都是可以改写和重建的。催眠结合认知行为疗法,正是修改隐性剧本的好方法,为自己的人生清理负面暗示,修正偏离设定,更对得起自己一直不懈的努力。

 

 

最后,安然祝各位好心情常伴,气定神闲度盛夏。

 

 

时间管理学得再好,你也只关注了2/3的人生,因为睡眠占据着我们每个人近1/3的生命,而这常常被处于喧嚣都市中的你,忽略……“睡眠科研精览”栏目,为您精选睡眠科学顶级科研成果,伴您一起,关注完整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