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其实是他缺这种能力

作者: 日期:2025-09-16

导读

 

在最近的几期中,我们都在介绍一篇发表于《心理科学进展》的名为《认知神经科学视角的催眠研究述评》的文章,文章认为,在最近的10年里,认知神经科学的发展和改善对催眠研究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尤其是功能影像技术的引入,为我们研究催眠打开了新的一页。大脑的成像技术可能用来阐明催眠的解剖学和功能学特征,探究催眠现象的神经机制。

 

我们分四期分别介绍催眠对感知觉、幻觉、思维以及注意力的作用。今天是最后一期,继感知觉、幻觉和思维之后,我们来看看催眠与注意力的关系是怎样的。

 

思维与注意力

 

平时我们常说有的人做起事来很专心,心无旁骛,往往这样的状态下产出的结果也令人满意,这就是注意力集中带来的好处。反过来,许多家长和老师对孩子们的不满也来源于觉得孩子不够专心,尤其是当认为专心是一种孩子能自己决定的态度时,心里对孩子的心不在焉和开小差总有股恨铁不成钢的气。

 

其实,在某种程度上,专不专心不仅是态度,更是一种能力,是驾驭自己注意力的能力。尤其是在有其他干扰的情况下,能够不受影响,集中注意力于特定方面的能力。既然是能力,就可以尝试通过训练和学习来培养,我们来看看催眠在提高注意力的集中能力上能有怎样的效果。

 

首先,文中介绍了一种在有干扰的前提下测试反应能力的情况。比如,要求人识别几种信号,但在其中混入了和目标信号类似的信号作为干扰。可想而知,混入的信号和目标信号越相似,干扰效果就会越明显,正常情况下对人的识别准确度影响就越大。

 

文中具体设计的实验如下:“在一项对于Simon效应的ERP研究中,目标刺激为出现在电脑屏幕左边或右边的红色的‘>’和‘<’,干扰刺激为绿色的‘>’和‘<’,干扰刺激与目标刺激方向相同时称为‘噪音兼容刺激’,相反时称为‘噪音不兼容刺激’,中性刺激为出现在左边或右边的绿色字母‘o’,被试的任务就是尽量又快又准确的对目标刺激作出反应。”

 

那么,测试的结果如何呢?

 

 测试结果

通过催眠,“当暗示高暗示性被试看不到任何绿色刺激时,被试对‘噪音不兼容刺激’的反应速度明显加快,准确率也显著提高。”解释一下,这段话的意思是,绿色刺激是实验中的干扰信息,很容易影响人,但经过催眠之后,被试者可以自动忽略这些绿色刺激,从而把注意力集中在原本应当集中的红色符号信息上。引用原文的结论:“这说明催眠状态下被试的放松和专注程度都明显提高了。”

 

难怪在国外,催眠早已被作为提高运动员赛场发挥的方法广泛应用,如果希望自己进入一种注意力不被外界环境风吹草动影响一丝一毫的高度专注状态,催眠是实证有效的手段。

 

在生活中,对大脑健康只是总忍不住走神,想要集中注意力提升表现的人来说,催眠也都会有所助益。或者,如果在这开学之际希望孩子有个好状态,也可以试试看通过催眠来帮助孩子实现注意力的提升。

 

在这天高云淡的季节里,安然祝您神清气爽度金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