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上一期,我们谈了谈慢性失眠的害处和治疗方法,今天来看看急性失眠又是怎样的。在《急性失眠的国外研究述评》这篇文章里,不仅介绍了什么样的睡不好算是急性失眠,还提出了应当如何对待急性失眠。
文章首先介绍到,“急性失眠,也称为调节失眠、压力相关的失眠、瞬态的心理生理失眠、瞬态失眠、调节障碍或者短期失眠。”
文章说明,“急性失眠的诊断包括3个核心概念,即持续时间、频率和严重程度。此外,急性失眠的概念化还必须要考虑其发作时周围的情况(即触发因素),通常与急性压力、时差和药物的副作用有关。”
经过考虑,我们这里选了比较贴近生活简单易懂的一个标准:“持续时间标准为1个月以上,3个月以内,每周至少3个晚上;0—1个月认定为急性,1—3个月认定为亚急性。诱发因素是生物、心理、社会压力。”
01
急性失眠一定会变成慢性失眠吗
根据这个标准就可以很清楚地知道什么样的情况算急性失眠了,这又引出另一个问题,也就是——“急性失眠是否会自然过渡到慢性失眠的问题。”
文章的回答是:“目前该问题尚不清楚,尽管有迹象表明是自然过渡,但有大量个体没有发展成慢性失眠,有些人缓解了或是向其他方向过渡。”
现实生活中我们也会发现,有些人因为一些突发因素偶尔失眠过一两天,或是一段时间,但并未变成3个月以上的长期慢性失眠。而长期慢性失眠的患者,多数都已经记不清自己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失眠的,最初是因为什么。
02
急性失眠用药更需谨慎
不论是不是会演变成慢性失眠,睡不好总是难受的,对生活影响不可谓不大,怎么治呢?
文章说到有研究提出,“对原发性失眠作出是否开药的决定,必须考虑到自诉症状的严重程度、白天症状、目前的药物和短期失眠可能导致慢性失眠的潜在风险。当使用安眠药物时必须进行风险和利益的评估。”
根据我们的经验和理解,之所以要慎重决定是否开药和药物对人的副作用有很大关系。许多药物对人造成的影响和失眠本身一样不容忽视,比如成瘾性,戒断难度,白天的昏沉不适等。
所以文章里说,“尝试治疗急性失眠的基本目标是让个体承认急性失眠是一个问题,并按照失眠早期阶段的问题采取行动,提供一种‘承认’的治疗途径,医师用专业知识和技能来评估和治疗急性失眠问题。”
此外,“谨慎的做法是限制使用时间,应用1~2周来评估疗效、治疗结果以及不良反应,并确定持续治疗的需要。此外,失眠的病因应被确认和治疗。非药理干预措施(如深呼吸练习、放松技巧和睡眠卫生健康教育)必须成为原发性瞬态失眠治疗的积极部分。”
简单来说就是,急性失眠用药物治疗有一定风险,应谨慎服药,而且引起失眠的原因必须认真对待,最好还能结合放松练习等心理健康方式辅助治疗。
如文中所说,与急性失眠有关的几大常见因素为“急性压力、时差和药物的副作用”,先理清失眠的原因,再用针对性的治疗更容易见效。
人体是个神奇的系统,身体有自己的智慧去选择和恢复,不论遇到什么事,学会好好照顾自己的身体和心,就是很美的历程和状态。年前此时,安然睡眠管理祝大家心明眼亮,身轻似燕,放下负担好过年~
参考文献:曾欣虹.急性失眠的国外研究述评,〔J〕.江汉大学学报.2013,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