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睡觉磨牙,很多人都不陌生。据美国睡眠协会研究,85-90%的人在一生中有过磨牙经历,其中5-8%的人把牙磨到了需要看大夫的程度。长期磨牙会给牙齿带来磨损,导致牙齿咀嚼能力下降。
睡觉磨牙是个很常见的问题,有趣的是,它既不是牙的问题,也不是纯睡眠的问题,而是个情绪问题。意外吗?这个结论于我真是实践出真知。
01
来解决睡眠问题时,牙也有了麻烦
“史老师,实在抱歉,我在看牙耽误了些时间,要晚半小时到。”
“亲,我的牙医临时改了时间,我明天下午过去可以吗?”
一天上午,机缘巧合,我先后收到两名客户发来的微信,内容都和看牙有关。这让我想起前一天另一个客户也跟我提起最近在做牙齿整形。我不禁好奇起来,难道现在隐形正畸这么流行,这三个客户可都是不惑之年的人了,还要为面子工程花费这番气力?
于是我逐一问了问他们为什么在看牙,意外的得到一个相似的答案:两个人是因为睡觉磨牙,牙釉质严重磨损,另一个也是睡觉磨牙,得了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下巴咬合错位,嘴张不大,吃饭时下颌关节嘎啦嘎啦响……)
02
成年人睡觉磨牙,跟焦虑情绪密切相关
在此之前,他们三个在我的印象里还有另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有明显的焦虑情绪倾向,来调理睡眠的主要原因也都是源于焦虑。那么,他们的磨牙和因焦虑而起的睡不好,是否有必然联系呢?随后我联系了一位资深牙医朋友,也查阅了相关的科研文献,发现睡觉时磨牙,尤其是成年人睡觉磨牙,跟焦虑、紧张的情绪及压力过载都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Manfredini对15名健康人采用家用肌电图仪检测其睡眠中咀嚼运动与精神症状的关系,并通过心理学问卷调查测试者的焦虑、抑郁水平。结果发现,与睡眠相关的咀嚼肌运动与焦虑特质有关,而与焦虑、抑郁等状态无关,他们认为,在引发与睡眠相关的咀嚼肌运动的原因中,重要的是个人对焦虑的管理能力,而非焦虑的发作。
关于儿童磨牙的原因,2015年就有人从912篇科学研究报道中,筛选出7篇符合标准的、研究“孩子磨牙是否与心理因素有关”的文章得出以下结论——5岁以下:无可信证据说明磨牙与心理因素有关或无关;6-11岁:磨牙与压力、焦虑、紧张的性格等有关;12-17岁:磨牙与心理障碍有关(如焦虑等)。
临床和实验都有相应的报道:情绪激动会引起肾上腺髓质分泌,促使咬牙、磨牙、咬合肌肉收缩,造成牙釉质磨损和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生活压力事件导致的心理应激状态,会让中枢神经递质活动改变,体内儿茶酚胺类物质增多而引起肌肉收缩,长期慢性应激则可以导致咀嚼肌痉挛。
在那之后,我们给那三位客户的调理中专门增加了咀嚼肌的放松,在睡眠质量改善,焦虑水平下降之后,他们的磨牙问题也得到了有效的改善。也是在那之后,再遇到因焦虑情绪引发睡眠问题的客户,我们都会习惯性的问问是否有睡觉磨牙的情况。而我那位牙医朋友,每每遇到因睡觉磨牙而引发口腔问题的病人,也会习惯性问问是否伴有睡眠及情绪问题。
不仅如此,我那位资深牙医朋友还分享,口腔溃疡也是个显著的心因性疾病,跟焦虑紧张情绪密不可分,这其中不乏长期受口腔溃疡困扰且睡眠问题也同样突出的病人。
03
如果你也有磨牙习惯,
是否常感觉心被揪着?
如果睡觉时磨牙是你已经被发现的问题,那么很有必要关注一下自己的情绪状态了,看看自己白天是不是上下牙齿也是常紧紧地咬在一起的?看看身体上是否有些地方的肌肉也是常常紧绷着的?观察下心情是否总是有些着急,却不知道在急什么?甚至是不是经常感觉自己是“揪”着心的?这些都是压力、焦虑情绪的躯体表现。
压力对我们的影响有时候会超出我们的想象,长期的压力甚至会直接影响到肌肉和骨骼。即便生活依旧、压力暂时无法避免,也还是要想办法让这种对身体由表及里的伤害及早停止。当加强体育锻炼、主动做身心放松练习、好好睡觉等自我调节已经不足以帮你改善睡觉磨牙等问题,还可以寻求专业心理服务的帮助。
对有睡觉磨牙习惯的人来说,他们目前可能并没有感受到磨牙带来的烦恼,可有没有想过,当你熟睡开始磨牙时,躺在身旁的TA可能正在被这种咯吱咯吱的声音不堪其扰辗转反侧,却又不好意思埋怨你。不管是为了自己的健康还是身边的TA能有一夜好眠,睡觉磨牙这件事都值得被重视。